服务热线:
15900713448
新闻中心

乐鱼入口:“中国芯”实现双向突破 89岁老厂交出亮眼“焕新答卷”

来源:乐鱼入口    发布时间:2025-09-29 13:55:14
乐鱼全站登录入口app:

  前两天看过了轴承,阀门这些传统老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今天要跟您聊聊电机,也就是俗称的“马达”。小到驱动洗衣机、电风扇运转的家用小马达,大到支撑数字控制机床轰鸣、为精密电子仪器供能的工业巨擎,它的每一次转动,都牵动着产业运转的“脉搏”。接下来,我们先去见识两台非常厉害的新式电机。

  眼前这条高速奔腾的钢铁“巨龙”正书写着全球电机领域的新纪录它是世界首条主传动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钢管轧机生产线。在这里,每一根下线的钢管不仅精度高、而且能耗低,“魔力”都藏在产线台默默运转的永磁电机里,它们如同“心脏”般为整条生产线注入动能。

  如果说车间里的永磁电机是“地面突破”,那另一款湘电自主研制的大功率纯电动涵道风扇推进系统,就像是为支线客机插上“绿色翅膀”。

  刚刚我们正真看到的那两款改写行业规则的“神器”,都来自一家始建于1936年的老厂,这家工厂可以说是中国电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见证人和参与者。那么中国电机产业这一路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其中又遭遇到了哪些不被人知的困难?

  临近退休,湘电技术带头人赵东芝特意来到展厅,与一位“老伙计”郑重告别这台1963年出厂的我国第一代交流电动机,比他还年长两岁。半个多世纪里,它始终稳定运转,用57年的“工龄”创下行业奇迹。

  如今,这家老牌电机厂已先后研制出1100多项新产品,其中100多项填补了国家空白,稳稳坐上中国电机行业“排头兵”的位置。而在这条路上,最关键的“转折点”是十多年前,老厂果断抓住国家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的战略部署。在当时,中国工业领域大量使用普通电机,高能耗成为发展瓶颈。

  而要造出这样的新型电机,核心密码藏在精密的铁芯里。可构成铁芯的硅钢片在冲压时,总会产生肉眼难辨的细微“毛刺”就是这些毫不起眼的“小瑕疵”,成了老厂转型升级路上的“拦路虎”。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湘电咬牙自筹1900多万元启动智慧车间项目,用实时数据采集确保每件产品的一致性;技术团队日夜攻关,经过无数次试验,把硅钢片“毛刺”控制在15微米这个厚度,比新生儿的头发还要细。而在电机的“能量传输线”线圈上,企业研发出的新型材料:把原来0.7毫米的厚度硬生生缩减到0.5毫米。

  截至目前,湘电自主设计生产的各种各样不同型号高效率节约能源电机超过3000种。这些跳动的“绿色心脏”正源源不断地为电力能源、矿山冶金、交通水利等关键行业输送“绿色动能”,成为中国工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转型的道路没有止境。在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再次集体面临“转型大考”是固守熟悉的红海市场,还是冒险开拓未知的新蓝海?到底该如何抉择,成了企业一定要做,而且还要做对的一道选择题。

  在湖南湘电研究院试验中心,“95后”工程师曾四城和团队正在研发一款新的航空电机动力系统。平时分散开来重达上百公斤的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部件,被他们巧妙集成后,总重量还不到55公斤。

  如今,湘电已研发出多款航空电机产品,航空电气化正成为这家老厂在新赛道上的“发力点”。而在几年前刚转型时,传统电机市场越来越饱和,湘电面临着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的发展瓶颈。

  就在这时,国家“双碳”目标全方面推进,为这家老厂再次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企业迅速调整方向,向航空电机、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转型。

  在这个装配车间里,有一片特殊的区域:这里没有自动化产线,全是工匠们在“手工打磨”。原来这些最新研发的小批量试制品,技术上的含金量越高,越需要“匠心”加持。这个由1400多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人才军团”,是老厂转型的“核心战斗力”。而手工操作最怕“标准不一”,赵俊锋带领团队反复拆解产品、模拟装配流程,再结合实拍图片将每一个操作步骤细化到了毫米级,编制出一本详尽的作业指导书,让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如今,这家老厂的“新赛道”早已不止航空领域:世界首台套百吨级纯电自卸车成功走出国门,国内首艘内河最大纯电动运输船顺利下水今年1至7月,湘电完成营收超过30亿元,这家89岁的老厂用一份亮眼的“焕新答卷”证明了老国企的转型力量。